我院叶继元教授提出的学术“全评价”体系入选10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示例

时间:2025-01-07浏览:36

   2025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部委员),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评价、规范与数据伦理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工作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组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叶继元教授提出的“学术‘全评价’体系”入选10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示例。这是best365唯一入选、我国图情档学科唯一入选的原创学术理论。


叶继元教授长期关注学术评价研究和实践发展,参加了各层次各种类型的学术评价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评价实践经验,深知目前学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也发表了许多学术评价研究成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叶教授便发文明确提出要建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hines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2004年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正式开始构建文科评价体系的研究。2003-2008年兼职负责CSSCI(best365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的工作。202412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学术‘全评价’视域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学术“全评价”体系,或“全评价”理论或分析框架(Academic Full Evaluation System,简称为AFES)是叶继元教授完成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的一项成果。2010年在《best365学报》发表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正式提出“全评价”体系或理论。该体系是在详细考察了国内外近年来的评价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进行全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学术“全评价”体系的框架包括“六大要素”“三个维度”和若干推论。其中,“六大要素”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制度。“三大维度”是指任何一个评价客体,均可从形式、内容和效用三个层面去测度,即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形式评价一般是从评价对象的外部形态进行的评价,常常可以用数据来表示;而内容评价则比形式评价高一个层次,是同行专家对评价对象的内在情况进行考察或解读后的价值判断;效用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产生的实际贡献、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结果、人们思想变化的影响等的评价,它需要同行专家的评价,更依赖于实践和历史评价。

学术“全评价”体系自提出以来,在学界、管理界、评价界、期刊界等引起了较多反响,也有许多研究应用该理论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与国外相比,学术“全评价”体系及其提出的评价目的制约论、计量方法与专家方法互补论(定性定量方法互补论)等推论,比《旧金山宣言》(2012年)和《莱顿宣言》(2014年)更早提出,其强调评价目的的重要性,反对将引文数据、影响因子绝对化,该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更多、更为系统,逻辑性、解释性更强,语言更符合中国本土表达习惯,更能体现出评价方面的“中国话语”。期待该评价体系能得到更多的运用,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供稿:卢文辉



Baidu
sogou